打通县城物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记者 陈瑾 通讯员 拉毛草   2025-04-11   来源:甘南日报

  
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,夏河邮政揽投员王学俊骑着电动车早已驶入物流分拣中心。车厢里堆叠的快递包裹被晨光镀上一层金边,自动化分拣线上正吞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,这位年轻的快递员搓了搓冻红的双手,开始给包裹标注送货顺序。

  王学俊的工作流程简单而重复:卸车、安检、分拣、装车、送货。然而,正是这看似简单的流程,确保了夏河县14个乡镇和65个行政村之间物流的畅通无阻。在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配送路上,无数个像王学俊这样的快递员正用他们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,将现代物流的毛细血管延伸至群山褶皱深处。

  “您好,您的快递到了!"下午3点,王学俊在幸福小区门口拨通电话。面色焦急的老人匆匆赶来:"小伙子,能帮我捎一箱酥油到广州吗?"这样的特殊请求对快递员来说已是常态。他熟记着客户的信息,又标记了酥油需要冷链加急的特殊性。

  

去年夏天的一次特殊配送经历,让王学俊至今记忆犹新。装有特效药的包裹因无法联系到客户而一度陷入困境。然而,王学俊没有放弃,他辗转多处,最终通过村委会联系到了客户的朋友,成功将药品送达,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。“药品是她母亲的救命药,她对我一再表示感谢,送达后我心里也是自豪感满满。”

  随着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逐步完善,智能快递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。“但是,我们很多老年人、农牧民群众使用快递柜还是有困难,年轻人教父母取件要视频指导半小时,这不如我们多跑一趟。”王学俊的手机相册里,存着上百张放在小区门口、家门口等的“无接触配送"照片,这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,填补了智能物流网络的最后缝隙。

  从“工业品下乡”到“农产品进城”,每个包裹都承载着一个人的期待与希望,每个奔跑的身影都在重塑城乡关系的时空格局,他们的电动车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,驮着山间的农货、沿海的鲜货,奔走在“最后一公里"的赛道上,这些流动的风景线,输送的不仅仅是商品,更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双向通道。

  当被问及2025年的愿望时,王学俊指着电动车里待送的快递笑道:“2025年,我希望我送的每一个快递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客户手里。"